我们通常所说的案底,是指刑事犯罪记录,即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,又称为"前科"。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,存于当地或上至国家级的档案中,是自然人的历史另类表现。
也就是说,只要被告人被法官判决有罪,那么在他的档案里就会留下刑事犯罪记录,那么就会留下案底。
所谓缓刑,是指法官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,如果经查该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、有悔罪表现、没有再犯的危险、并且不会对所在社区造成危害,那么就可以对其宣告缓刑。在本质上,缓刑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,即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被告人遵纪守法,那么就不在执行原判刑罚;相反,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被告人违法乱纪,那么就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。
既然缓刑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,而不是附条件撤销罪名,因此被判缓刑也不意味着不构成犯罪。既然被判缓刑也是构成犯罪的一种刑罚,当然会在被告人的档案里留下案底。
当然,根据法律规定,未满十八岁周岁的未成年人构成犯罪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,其犯罪记录会被封存,即该未成年犯罪分子的案底并不会对其造成什么影响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,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,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。犯罪记录被封存的,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……
缓刑只是一种安逸的服刑方式,它是无形的,不管你愿不愿意他一直在那,就算刑期满了,你也会像其它刑满释放的人一样,一个污点跟着你一辈子!
缓刑只是换一种方式服刑而已
缓刑是一种法律宽恕的判决,它主要针对犯罪情节较轻和影响一般的罪犯(暴力犯罪除外),被判处缓刑的罪犯,只是不用进监狱服从而已。但是你要接受派出所、司法所、社区的综合监管与考察,随叫随到不能离开当地,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。缓刑期间一旦再次违法,或者违反了缓刑的规定,两次以上,将会被取消缓刑,即可投送至监狱服完剩余刑期!
刑期过了,你与刑释人员一样
被判缓刑的人,脑子里要时刻绷着一根儿弦,时刻提醒自己与正常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,哪怕别人打你,除了正当防卫以外,你都不能轻易还手。好不容易熬到刑期过了,你以为就烟消云散了?想得美!凡事有过刑事处罚的人,你的这个记录会跟着你一辈子,以后你所在的区域发生什么违法犯罪事件,你会先引起怀疑和排查。因此即使行满了,你依然要夹着尾巴做人!
一招犯了罪,贻害几代人
不仅如此,有过刑事前科的人,以后儿孙在考取公务员,或者参军从政,都会在政审这一关被切掉,那时审查机关不会管你是不是缓刑,你是不是冤枉的,他们只会在乎你的这段不光彩的记录。所以说人要遵纪守法,不可一时冲动,更不能贪欲过重,不然因为你的一个人身错误,贻害几代人的幸福与未来!